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10篇

篇一: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含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

  ......

  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时习: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yue)乎: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愠(yun):_________________君子:_________________吾: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三省(xing):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____为人谋: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忠:_________________信:_________________传(chu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有五: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_________________惑:_________________天命:_________________命_________________耳顺:_________________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逾矩:_________________逾:____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罔(wang):_________________殆(dai):_________________箪(dan):_________________堪: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_好(hao):___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___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饭,_________________疏食,_________________肱(gong):_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_____焉:_________________善者:______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逝,____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____三军:______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____匹夫:_________________笃志(du):

  _________________笃: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切:_________________仁:_________________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八、按要求默写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H.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2分)答: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腰:

  (2)知: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

  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答:

  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

  释加点词。(3分)

  (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7.wǎngdài

  8.(2分)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9.B(2分)

  10.(2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1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

  语录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

  (一)(16分)5.(3分)B

  6.(3分)共同,一起

  坠落

  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2分,答出一点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15分)9.儒。10.(4)。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回答即可。13.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篇二: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论语十二章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二)颜渊、季路①侍。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③,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④。”颜渊曰:“愿无伐⑤善,无施⑥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治长篇第五》)【注释】

  ①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②盍:何不。③裘:轻暖的皮袄,泛指衣服。④憾:遗憾。⑤伐:夸耀。⑥施:夸大,夸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

  传:传记

  .B.贤哉

  贤:贤德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D.回也不改其乐

  乐:快乐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语段(一)中孔子赞赏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是什么?

  4.“言为心声”,由两个语段中的内容可以窥见孔子师徒不同的品质,请指出其中三个人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二)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重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⑥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

  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注释】

  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艺能: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

  三:三次

  B.学而不思则罔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欢,爱好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语段(一)内容与学习有关,谈到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孔子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4.语段(一)和语段(二)对与朋友交往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答案:

  一、1.A2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

  3.追求理想,安贫乐道。

  .4.孔子:仁义。曾子:善于自省。颜渊:谦虚忠厚。季路:重情义。(答出三个即可)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各自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一听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的弟子们得到关怀。”

  1.A2.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

  3.孔子认为要学思结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还要博采众长。

  4.语段(一)强调与朋友交往要做到诚实守信。语段(二)强调结交朋友很重要,要多结交益友,这样自己也能有所进步。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在动乱的年代出生,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关系亲密的朋友相处,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善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芷兰香草的居室,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哪能经常遇上!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篇三: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

  11.2.3《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答案版

  2020中考题

  1.

  2020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夕(《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童》)

  8.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_________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8.

  (4分)

  (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故曰:教学相长也。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

  (4分)

  (1)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评分标准:每题2分。翻译正确,表意通顺给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10上匕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10.

  (2分)

  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

  上。(2分)

  Il-(2分)

  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评分标准:以上两句选择其中一句即可给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2.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愧,不亦君子乎?

  ”(《学

  而》)

  ⑦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2分)解释下而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2分)(1)坚窪

  (2)接近(走近,靠近)

  9.

  (4分)翻译下而的句子。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

  (4分)(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10.

  (2分)找岀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徳?

  10.

  (2分)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11.

  (2分)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11.

  (2分)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2008?2019中考题捷合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

  矣。”(《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

  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

  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

  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择其善者而丛之

  (2)学而不思则團

  (3)可谓妊学也已矣

  【参考答案】⑴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

  无所得

  (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

  15.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

  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

  际可得满分)

  按要求填写下而的表格。(4分)

  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主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择师之道

  择友之道

  交益友,拒损友

  阅读下而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孑L子

  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敬。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敬(ql):倾斜。②宥(yδ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l3):

  哪里,怎么。

  【翻译】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四呢?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

  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

  ”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宜

  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7.

  解释下而加点的字。(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好之者不如丞之者

  (4)

  满则理

  (3)思而不学则甦【答案】⑴比得上;(2)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它)为乐”:(3)殆:迷惑;(4)覆:翻倒。

  &翻译上而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答案】)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

  [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而的问题:[乙]文谈的是

  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答案】态度

  学

  思

  11.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案】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欹器)的特点。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答案】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

  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英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

  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

  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

  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蛇(光

  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

  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

  不去思考,最终一泄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

  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貞?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

  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逍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

  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

  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貞?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

  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一组题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李生说之曰

  ⑶莫逾自医

  ⑷王生益愠

  【答案】(I)髙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怒

  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2.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

  A.

  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疑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答案】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

  懂得好的真理。

  14.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

  (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二组题

  2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不逾矩(越过)

  C.莫逾自厌(讨厌)

  ?■

  【解析】C.厌:满足。

  D.王生益愠(生气,恼怒)

  22.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D)

  (2分)

  A-曲胧而枕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而知新

  D.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解析】D项表转折,?其他项表顺接。

  2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2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文言语句。(4分)

  (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一

  (2)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貞?理啊!

  25.

  李生认为"善学者”应具备的特点有:(1)_学贵善思一:(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逍也(或“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用原文词句回答)。这两点分别与【甲】文的第一⑤一则和第

  鱼_则内容一致。(4分)

  四

  阅读下而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

  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苴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

  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

  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

  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械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我虽

  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

  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

  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

  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徳学问

  最高尚的人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2)

  不能去云(离开)

  2.

  下而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不亦说乎)B.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不能至)

  C.入则无法家拂士(学而不思则罔)D?此之谓失其本心(想见其为人)

  【解析】A项中的“说”前者读“yuQ”,通“悦”,意思为“愉快”;后者意思为“讲,谈论,叙述”。

  B项中两个“虽”前者是“虽然”的意思;后者是“即使”的意思。C项中两个“则”前者是连词,可译为

  “就”或不译;后者表示假设,是“如果”的意思。D项中两个“英”都是代词,代指“他的”。因此本题

  选D。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英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解析】第(1)句注意“善”在这里指优点,长处,“而”表顺承,一般不译。第(2)句为倒装句“礼其

  家”(状语后置),翻译时为“其家礼”,关键词有:“诸”是兼词,解释为“众多”,"时”是名词作状语,“按时”的意思。

  4.

  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

  (2)

  传不习乎(温习)

  (3)

  足食(充足)

  (4)

  去食(食物)

  6.下列加点词与"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

  温故而知新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

  思而不学则殆

  D.

  潭西南而望

  【解析】题干中的“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A项“而”表承接,可译为“从而”;B项“而”表并列,可不译;C项“而”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

  不译。

  吾日三省吾身

  (自我检査、反省)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择英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

  (2)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共同强调的是诚信。示例: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

  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

  拓展延伸

  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学而篇)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

  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

  不可行的。”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

  译文:孔子说:“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沱的地方。”

  4.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而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

  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5.

  子曰:“徳不孤,必有邻。”(里仁篇)

  译文:孔子说:“有道徳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左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篇》

  译文:全国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

  8.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篇》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9.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

  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篇》

  译文: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步,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六

  广西百色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

  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苴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

  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U)②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英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⑷之深资之深,则取之

  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U):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

  造:髙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I)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D_O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一曰無之

  屠址起,以刀劈狼首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

  【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英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

  【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O

  C.

  【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D.

  【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

  【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C.

  【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D.

  【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

  译文: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篇四: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专题01《论语》12章(七上)

  一、文言文阅读(共13题)

  1.(黄冈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②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③不日进则日退________④若既不出户________(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________不同之处: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宰予①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

  【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

  【注】①宰予:孔子的弟子。②朽(wū):建筑时用来抹墙的工具。句中用作动词,指抹平,修饰墙壁。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②于予与何诛________③于予与改是________④未若贫而乐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3)结合【甲】中的《公冶长》和【乙】中的《学而》的具体内容,谈谈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的观点。

  3.(2020七上·洛阳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请结合这五则语录,说说历来人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4.(2020七上·慈利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5.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③传不习乎

  传:________④必有我师焉

  焉:________..⑤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矣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学习方法:________学习态度:________品德修养:________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雍也》

  ——《雍也》

  ——《述而》

  ——《述而》

  ——《子罕》

  ——《子罕》

  ——《子张》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4)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7.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摘写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且现在常用的成语。

  (4)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5)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诲女知之乎________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__③则不复也________④是以谓之文也________(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是

  以

  谓

  之

  “文”也

  ②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②,敏以求之者也③。”(《论语·述而》)

  子曰:“吾尝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⑤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巧言乱德⑥。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注】①患:担心。②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③敏以求之者也:自己是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④尝:曾经。⑤过:犯错误。⑥乱德:败坏道德。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②终夜不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

  ②小不忍则乱大谋。

  (3)谈谈你对第一章中“患不知人”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②不逾矩________③人不堪其忧________④不舍昼夜________(2)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①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5)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③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④仁在其中矣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

  (4)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②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请从文中写出2个沿用至今的成语。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13.(2011·赤峰)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②学而不厌

  ________③不愤不启

  ________(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

  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5)用原文填空。

  ①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②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

  (6)相关内容链接。

  ①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学

  之

  不

  讲

  闻

  义

  不

  能

  从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忧

  也

  ②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篇五: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19小题,每题15分,共计285分)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只标一处)。

  人不堪其忧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②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_______________④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____

  (3)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君子之行。

  A.学而时习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翻译下列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____”字,使用了_______________手法。

  试卷B.下车引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6)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填空。

  《论语》是___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_________》《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③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

  C.温故而知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人不知而不愠

  试卷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请你就选段最后一章谈谈你的体会。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饭疏食,饮水()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试卷(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从中选择一条,谈谈对你的启发。

  (5)《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匹夫不可夺志也()

  ③传不习乎()

  (2)下列句子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

  三十而立

  B.温故而知新

  无缘无故

  C.学而不思则罔

  不逾矩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试卷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①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注】①志:记。②盖:大概。③还:同“旋”,转身。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②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________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④王生益愠

  愠: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画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

  C.三人行/与友期行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一处。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而时习之

  D.不逾矩/元方入门不顾

  ③②试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选文中的“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_____家。

  (2)解释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_____的修养。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子夏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试卷(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三十而立()

  ②三军可夺帅也()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______”字,对比鲜明。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②③①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如:__________②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③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____④孔子观于周庙

  观: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B.学而不思则罔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试卷④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满则覆,虚则敧

  D.孔子观于周庙

  于我如浮云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4)【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

  方面的问题;【乙】文中孔子发出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启示我们。(5)【乙】文中孔子的做法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③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④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⑤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试卷(3)阅读本文,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不少成语是从文中转化而来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从本文转化而来的成语。

  (4)如果让你从本文中选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那一句?并说出你的理由。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学而不思则罔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B.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D.三军可夺帅也(军队)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处决如流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读之竟日

  C.可以为师矣

  太祖常劝以读书

  D.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

  (3)对【甲】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似雪”“月如霜”,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B.“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C.前两句写的是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____________

  (2)下列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不亦君子乎/夫君子之行

  B.吾日三省吾身/意与日去

  C.博学而笃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非志无以成学

  (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编写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原文中向我们讲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是如何学习的方法。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珍惜时间。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礼”与“仁”,他与孟子合称“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试卷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曲肱而枕之

  C.四十而不惑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不/习乎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新我。

  B.《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十二章》,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D.《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复习的关系。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试卷B.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D.人不知而不愠(郁闷)

  B.人不知而不愠

  D.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D.匹夫不可夺/志也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①

  卢

  纶

  步月访诸邻,蓬居②宿近臣③。

  乌裘④先醉客⑤,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⑥。

  悲荣俱是分⑦,吾亦乐吾贫。

  【注】①崔补阙:崔峒。司空拾遗:司空曙。这两人是作者的好朋友,先于作者入仕。作者卢纶,曾三次应举,三次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①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注】①志:记。②盖:大概。③还:同“旋”,转身。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的含义。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②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好:_________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

  殆:_______________④王生益愠

  愠: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请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这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1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试卷③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

  ①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②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_________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__④吾日三省吾身

  省: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文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为人谋/而不忠乎

  试卷(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D.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于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吾日三省吾身”从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知新、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试卷(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②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④饭疏食

  饭:_____________⑤民信之矣

  信: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甲】【乙】段中提到“诚信”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所提到的“诚信”有何不同?

  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20题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19小题,每题15分,共计285分)

  1.【答案】

  (1)人/不堪其忧

  (2)①越过,②坚定,③懈怠,④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D(4)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5)静,躁,对比

  (6)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人”是句子的主语,“不堪其忧”为谓语,所以应在“人”后断开。故语音停顿为:人/不堪其忧。

  (2)①句意:不会越过法度。逾:越过。

  ②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③句意: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慢:懈怠,懒惰。

  ④句意: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这里指迅速逝去。

  (3)例句:“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A项,代词,学过的知识;

  B项,代词,元方;

  C项,助词,的;

  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故选D。

  (4)非:不,没有。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广才:增长才干。志:志向。成:达成,成就。

  试卷(5)解答本题要分析内容,体会作答。依据句子“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概括在做人治学方面,作者着重围绕“静”字论述。依据“险躁则不能治性”归结失败是因为“躁”。而“静”与“躁”又形成了对比,因此运用了对比手法。

  (6)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论语〉十二章》中的“博学而笃志”和《诫子书》中的“非志无以成学”都强调了“志”对于“学”的重要性。“志”与“学”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据此进行阐述即可。

  2.【答案】

  (1)儒,大学

  (2)①同“悦”,愉快,②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③能忍受,④于此,在其中

  D(4)①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①C,②A,③B(6)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学常识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结合自己的文学常识可知,《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2)①句意: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句意: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④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焉:于此,在其中。

  (3)A项,而:连词,表示顺承。

  B项,而:连词,表示顺承。

  C项,而:连词,表示顺承。

  D项,而:连词,表示转折。

  故选D。

  试卷(4)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②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5)①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这说的是道德修养,故选C。

  ②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说的是学习态度,故选A。

  ③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这说的是学习方法,故选B。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可围绕着“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仅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3.【答案】

  (1)①每天,②吃,③疑惑,④以……为乐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3)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子所说的“三省”。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要做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5)示例:①三十而立;②温故知新;③逝者如斯;④博学笃志。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子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

  ②句子译为:吃粗粮,喝冷水。饭:吃。

  ③句子译为:一味地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殆:疑惑。

  ④句子译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2)①温:温习。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以:凭借。为:做。

  ②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3)解答本题,结合句意分析即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互相学习,由此可知孔子讲的是试卷学习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由此可知孔子讲的是个人修养(为人态度)。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取熟悉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启发即可。

  (5)①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三十而立”,意为“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②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温故知新”,意为“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③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传下来的成语是“逝者如斯”,意为“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④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博学笃志”,意为“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4.【答案】

  (1)①替,②改变,③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C(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示例:①三十而立;②温故知新;③逝者如斯;④博学笃志。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为:替。

  ②句意: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A项,表并列/表顺承;

  B项,学过的知识/原因,缘故;

  C项,否定词;

  D项,在/对于。

  故选C。

  (3)①温:温习。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以:凭借。为:做。

  ②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对于。如:像。

  (4)①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三十而立”,意为“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②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温故知新”,意为“温习旧的知识,试卷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③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传下来的成语是“逝者如斯”,意为“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④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博学笃志”,意为“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5.【答案】

  (1)①河流,②生气,恼怒

  DD(4)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①从“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他是一个态度专注,持之以恒的人。

  ②从他年少时“寡学术”,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是一个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提升自己的人。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虚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翻译

  文言文人物形象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书本不离手,勤奋好学,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D项,古今义都是“选择、选取”的意思。

  故选D。

  (4)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5)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依据文中“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赵普在学习态度方面十分专注且有恒心;从他由年少时的“寡学术”,到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在修身做人方面是一个谦虚,肯听取别人意见,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爱好,喜欢,③疑惑,④恼恨,生气

  (2)①你只是记下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A(4)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5)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文言断句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说的知识,我都能够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原来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

  【解答】

  (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好:爱好,喜欢。

  ③句意: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殆:疑惑。

  ④句意:王生更加生气。愠:恼恨,生气。

  (2)①但:只是。谓:说。善:善于。

  ②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试卷(3)A项,表并列关系/表转折关系。

  B项,代词。

  C项,同行。

  D项,表示否定。

  故选A。

  (4)“而”,连词,表转折,其前应停顿。据此正确的节奏划分为: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5)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学贵善思,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7.【答案】

  (1)孔子,教育

  (2)①生气,恼怒,②竭尽自己的心力

  (3)忠,信,习,品德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应该先培养兴趣,学习才会感到快乐并有所收获。

  (5)示例:子夏认为广泛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这样便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了。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学常识

  文言实词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①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②句意:替人谋划事情却不竭尽自己的心力。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3)曾子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分别从替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对待老师传授的知识三个角度在进行反省,反省的内容分别是“忠”“信”“习”。而这些都是关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方面的,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治学之人十分重视品德的修养。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为“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故该句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学习为乐,才能在领略学习趣味的同时而有所收获。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试卷(5)结合“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可知,子夏认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答案】

  (1)①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②改变,③放纵懈怠

  (2)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静,躁

  (4)示例: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诫子书(诸葛亮)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三十岁能有所成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②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③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淫慢:放纵懈怠。

  (2)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3)在【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突出一个关键字“静”;失败则是因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突出“躁”字。“静”“躁”对比鲜明。

  (4)阅读两篇文章可知,【乙】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了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还要坚定专一,这样才能学有所成;【甲】文中“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了人要树立志向,这是学的前提。“志”是基础,“学”是行动,一个人只有确立了志向,才能成为一个勤奋学习的人。据此阐述即可。

  9.【答案】

  (1)①比得上,②坚定,③恳切,④参观

  D(3)①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②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倾斜。

  (4)学习方法与态度,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试卷(5)示例: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动手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倾斜,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而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倾斜。孔子感慨长叹说:“哎呀!哪里会有满却不倾覆的呢!”

  【解答】

  (1)①句子译为: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如:比得上。

  ②句子译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③句子译为: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④句子译为:孔子参观周庙。观:参观。

  (2)A项,者:……的人。

  B项,而:连词,表转折。

  C项,则:连词,就。

  D项,于:介词,在/介词,对,对于。

  故选D。

  (3)①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②使:让。中:名词作动词,装到一半。

  (4)【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文言虚词

  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断句

  【解析】

  【丙文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书本不离手,勤奋好学,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果二者有冲突,宁可选择仁义和道德也要放弃富贵。

  示例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它告诉我们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那就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不会“罔”和“殆”。

  示例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启发:君子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示例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启发:学完一个知识要知道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过去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子译为:和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信:诚信。

  ②句子译为: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愠:生气,恼怒。

  (2)A项,两个“君子”都是名词,指有才德的人。

  B项,前一句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的意思;后一句中的“日”是名词,“时光”的意思。

  C项,两个“志”都是名词,“志向”的意思。

  D项,两个“学”都是名词,“学问”的意思。

  故选B。

  (3)饭:吃。疏食:粗粮。肱:这里指胳膊。

  (4)A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使任选其中一则,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

  DBCD(5)①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②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试卷【考点】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A、C、D三项,均表顺承。B项,表转折。

  故选B。

  (3)A项,“传”作主语,“不习”作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正确停顿应为:传/不习乎。

  B项,“而”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其前应停顿,正确停顿应为:学/而时习之。

  D项,“匹夫”作主语,“不可夺”作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正确停顿应为:匹夫/不可夺志也。

  故选C。

  (4)D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5)①日:每天。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别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14.【答案】

  (1)①泛指多次,②能忍受,③以……为乐

  (2)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

  (3)都安贫乐道、超然豁达。《〈论语〉十二章》(节选)中的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不改其乐;《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诗中的诗人虽然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但也以自己的贫困为乐。

  (4)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启示我们交友要热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们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启示我们交友要不分贵贱,志趣相投。

  【考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诗

  文言翻译

  试卷文言文人物形象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

  ②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③句意:我也以这种清贫的生活为乐。乐:以……为乐。

  (2)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论语〉十二章》(节选)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写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不改其乐。《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诗中“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表现了诗人虽然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但也以自己的贫困为乐。

  (4)阅读两文,结合具体语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能做到分析准确,表述恰当即可。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启发我们对待朋友要热诚,友情能给人带来快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发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讲究诚信;“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则告诉我们交友不分贵贱,关键在于志趣相投。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5.【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爱好,喜欢,③疑惑,④恼恨,生气

  (2)①你只是记下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②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该句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学习作为快乐的人”。“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4)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喜欢学习,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说的知识,我都能够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原来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试卷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了。

  【解答】

  (1)①句意: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意: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好:爱好,喜欢。

  ③句意: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殆:疑惑。

  ④句意:王生更加生气。愠:恼恨,生气。

  (2)①但:只是。谓:说。善:善于。

  ②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3)《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主要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4)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学贵善思,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16.【答案】

  A(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3)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学习态度方面。

  启示: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糠糟,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说法不正确,《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不仅仅是孔子的言行。

  (2)①温:温习。故: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以:凭借。为:做。

  ②不义:不正当的手段。于:对,对于。如:像。

  (3)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些谈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些谈品德修养,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题任选一则,然后对这则内容进行分析,写出体会,理解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

  试卷C(2)①坚定,②恳切,③喜爱,爱好,④自我检查、反省

  (3)①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4)“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人不堪其忧”中的“人”作主语,应在其后停顿。故可划分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①句意: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笃:坚定。

  ②句意: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③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

  ④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3)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②义:正当。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学”与“思”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要先“学”后“思”才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答案】

  CCB(4)①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②博学而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

  【考点】

  文言实词

  《论语》十二章(《论语》)

  课内文言文阅读

  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试卷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该句意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2)C项,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人不堪其忧”的“人”作主语,应在其后停顿。故可划分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B项,“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有误。应是从忠、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4)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②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恳切。仁:仁德。

  19.【答案】

  (1)①同“悦”,愉快,②老师传授的知识,③以……为快乐,④吃,⑤信任

  (2)①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②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民无信不立,民信之矣

  (4)【甲】文所说的是个人的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诚信;【乙】文所说的是统治者对待百姓的诚信。

  【考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十二章(《论语》)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参考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解答】

  (1)①句子译为:不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②句子译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句子译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④句子译为:吃粗粮。饭:吃。

  ⑤句子译为:百姓才会信任统治者。信:信任。

  (2)①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②信:信任。立:立足。

  (3)通读原文,抓住【甲】文关键句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乙】文关键句子“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4)【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孔子说的是人际交往中个人的诚信;【乙】文孔子认为“为政”主要有三项: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试卷百姓信任。其中“信”是最不可舍弃的。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体现了民本思想。

  试卷第37页,总37页

篇六: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论语》十二章

  对比阅读训练题

  《论语》十二章》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按时)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C、有朋自远方来(自己)

  D、.不亦君子乎(有才德的人)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C、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D、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怀疑)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B、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C、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D、.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快乐)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为师矣(凭借)

  B、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C、饭疏食饮水(米饭)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兼词)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义而富且贵(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B、于我如浮云(对)

  ...C、.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D、切问而近思(急切地提问)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子在川上曰(山脉)

  B、三军可夺帅也(军队)

  ...C、匹夫不可夺志也(平民百姓)

  D、博学而笃志(坚定)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与“无”相反)

  ..C、可以为师矣(做,当)

  D、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

  杀鸡焉用牛刀

  D、有朋自远方来

  自以为是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C、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D、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计谋

  .11、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3分)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12、下列有关《论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关于学习的方法的;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关于学习态度的。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关于学习态度的。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

  13、有关《论语》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是学习态度,也是学习方法。

  C、《论语》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14、下面有关《论语》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孔子编写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论语》向我们讲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做人修身的道理等,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是如何学习的方法。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珍惜时间。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礼”与“仁”,他与孟子合称“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5、下面有关《论语》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论语》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16、下面有关《论语》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17、下面有关《论语》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18、下列对有关《论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运用对比的手法,赞扬颜回在物质匮乏、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忍受人之所不能,坚守内心之乐,可见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亦可侧面反映孔子内心的追求。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学习无论什么环境都可以发生。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见人之不善就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境界。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从很远的地方前来与我相见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可见孔子真诚坦率、热情好客、不加选择地广泛交友的性格。

  19、下面有关《论语》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必须相结合的道理。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贤哉,回也!”中,孔子称赞颜回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品质。

  C.“饭疏食……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表现了孔子对一切的富贵都持批判态度。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孔子强调了“志”的重要性。

  20、下面有关《论语》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论语》十二章

  对比阅读一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________,________。”(《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学生。②邑:国君封赏的土地。③修衣:添置衣服。

  【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片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操守的。”

  1.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B、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C、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D、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B.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急切)

  ..C.曾子衣敝衣以耕

  (穿着)D.足以全其节也

  (保全,成全)

  ..

  3.下列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子要求他的弟子们能用“忠”“信”的标准来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塑造理想人格。

  B.孔子面对滚滚而逝的流水满怀感慨,感慨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幻太快。

  C.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还不能随心所欲,却能超越法度。

  D.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新发现,才“可以为师”。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当老师了。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②先生不是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论语》十二章

  对比阅读二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

  选《论语》十二章)

  【乙】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屡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⑤,以至于斯也!(敖)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⑥!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礼记檀弓下》)

  【注释

  】①黔敖:人名。

  ②袂:袖子。

  ③辑屦(jù):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④贸贸然:莽撞前行的样子。

  ⑤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⑥微与:指无须的意思

  【参考语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跟上前去向他道歉,他最终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无须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应当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吃了。”

  1.下列给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B.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C.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D.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B.饭疏食,饮水

  饭:吃

  ..C.以待饿者而食之

  食:……吃

  D.从而谢焉

  从:自从

  ..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部分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一则讲个人修养,讲的是修身要经受得住清苦、贫穷的考验。

  B.【甲】“饭疏食饮水”也是讲个人修养,讲的是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C.【乙】文的“饿者”“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D.【乙】文的黔敖的做法告诉我们:扶助别人无需顾及对方的尊严,做善事即使最初不会被接受,也没有必要去顾及对方。

  4.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好学的乐趣。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我因为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

篇七: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共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温故而知新

  ⑵亦皆有以

  ..⑶弗知也

  ⑷是知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23.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

  。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

  。(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1.答案:(1)学过(旧)的知识。(2)原因。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2.答案:(1)(我)要选择他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还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共

  13(2)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其中,第1小题关键词“从”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第2小题关键词“之所以”“中”译对,句子基本意思对即可。

  3.答案:(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择其善者而从之)(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向圣人学习,)要学会找到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或:学习要抓规律或本质)。

  评分:共4分。第3小题前2空各1分,第3空2分。

  【二】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

  解词

  (1)吾日三省吾身()(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愿子还而视之()(4)去而顾之()

  ..

  2.翻译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共

  13(2)一旦而马价十倍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乙段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1.女—“汝”,你;知—“智”,智慧。

  2.省(反省)、故(旧知识)、诲(教诲,教给)、之(它,代骏马)、子(您)、顾(回头看)。

  3.①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②温习旧知识从中懂得新的道理,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③这匹马的价钱立刻就涨了十倍。

  4.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在困境中要能坚强不屈

  5.我们不可盲目崇拜权威,更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取得直接经验。(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三】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

  共

  13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9.[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

  方面的问题;[甲]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共

  13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参考答案:(1)①

  是

  ②这

  ③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④翻倒

  (2)①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

  ②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3)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4)态度

  学

  思

  (5)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欹器)的特点。

  (6)

  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分析: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乙】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

  共

  13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四】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李生说之曰()

  ..⑶学而不厌()

  ⑷王生益愠()

  ..

  共

  13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1、(1)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怒

  2、B3、C4、(1)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共

  135、善学者学贵善思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五】

  【甲】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凿壁偷光

  共

  1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下列各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D.

  衡/乃穿壁/引其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

  主人怪(责怪),问衡

  ..B.

  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

  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

  ..C.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偿)

  ..D.“饭疏食饮水

  (热水)

  太丘舍去(离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衡乃穿壁引其光(于是)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匡衡勤学而无烛

  (表顺接,就)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却)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指学习)

  下车引之(他,指元方)

  ..D.以书映光而读(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4.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C.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共

  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

  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参考答案:1、C2、C3、C4、D5、(1)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心得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2)匡衡于是凿穿墙壁引来烛光,把书对着光亮的地方来读。

  【六】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①,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②者也。③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

  共

  13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④弥深,所见弥大。

  ——东汉王充《论衡·别通》

  【注】①类,种类。②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③篇章之业:指读书经历。

  ④道:指先王之道。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说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3)犹为闭暗

  犹______(4)其为闭暗,甚矣

  甚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B.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C.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D.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

  9.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共

  13参考答案:6.(4分)

  (1)愉快;(2)生气,恼怒;(3)尚且;(4)严重,厉害。

  7.(3分)C8.(4分)

  (1)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2)足迹到过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9.(5分)

  甲文孔子从学习的态度(1分)、方法(1分)和兴趣来论述学习(1分)。乙文王充则论述博览群书的重要性(2分)。

  参考译文:

  【乙文】人不博览群书,不通古今,不能识别各种事物,不懂得是非,就像眼瞎、耳聋、鼻子得病受堵的人一样。儒生不博览群书,尚且是闭塞不明,何况俗人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是非,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这就是泥塑木雕的人,耳朵眼睛都齐全,就是听不见看不见。淌过浅水的人能看见虾子,淌过较深的水的人能看见鱼鳖,到过深渊的人能看见蛟龙。足迹到过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掌握的先王之道更加深刻,见闻就更加广博。

  共

  13

篇八: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

  ......

  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时习: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yue)乎: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愠(yun):_________________君子:_________________吾: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三省(xing):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____为人谋: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忠:_________________信:_________________传(chu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有五: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_________________惑:_________________天命:_________________命_________________耳顺:_________________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逾矩:_________________逾:____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wang):_________________殆(dai):_________________箪(dan):_________________堪: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_好(hao):___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___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饭,_________________疏食,_________________肱(gong):_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_____焉:_________________善者:______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逝,____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____三军:______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____匹夫:_________________笃志(du):_________________笃: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切:_________________仁:_________________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八、按要求默写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2012年山西省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H.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腰:

  (2)知: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

  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答: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福建省泉州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

  释加点词。(3分)

  (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2010年吉林省)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2012年山西省

  7.wǎngdài

  8。

  (2分)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9.B(2分)

  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1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

  语录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

  【2015·福建省泉州卷】

  (一)(16分)5。(3分)B

  6.(3分)共同,一起

  坠落

  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2分,答出一点即可)(2010年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9.儒.10.(4)。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回答即可.13.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篇九: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有朋自.远方来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3.人不知.而不愠.

  18.饭疏食...饮水.

  4.不亦君子..乎

  19.曲肱而...枕之

  5.吾日三省...吾身

  20.不义..而富且贵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1.于.我如浮云

  7.传.不习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三十而立.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9.四十不惑.

  24子在川上..曰

  10.不逾矩..

  25.逝.者如斯.夫

  11.温故.而知新..

  26.不舍.昼夜

  12.学而不思则罔.

  27.三.军.可夺帅也

  13.思而不学则殆.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可以为...师矣

  29.博学而笃.志

  15.人不堪.其忧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2012年山西省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H.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2分)答: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腰:

  (2)知: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

  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答: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福建省泉州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

  释加点词。(3分)

  (1)古来共谈

  共:

  (2)夕日欲颓

  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2010年吉林省)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2012年山西省

  7.wǎngdài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8.(2分)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9.B(2分)

  10.(2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1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

  语录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

  【2015·福建省泉州卷】

  (一)(16分)5.(3分)B

  6.(3分)共同,一起

  坠落

  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2分,答出一点即可)

  (2010年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9.儒。10.(4)。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回答即可。13.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篇十: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一〔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吾日三省吾身.食.〔2〕翻译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对比阅读二〔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以下画线的词。②传不习乎.③足食.④去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②传不习乎________③饭疏食________④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⑤意与日去________〔2〕翻译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甲〕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对比阅读三〔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三省吾身责躬省过..C.静以修身茂林修竹..〔2〕翻译反躬自省.修桥补路.B.淡泊明志弃暗投明手快..眼明.D.悲守穷庐山穷水尽穷凶极恶...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探究: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古代治学之人都非常重视什么?对比阅读四〔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年与时驰.驰:________淫慢:________淫慢那么不能励精..悲守穷庐..穷庐:__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②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3〕〔乙〕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字,比照鲜明。〔4〕〔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对比阅读五〔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读书之法》(曾国藩)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

  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那么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那么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那么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那么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那么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那么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________①思而不学那么殆〔________〕②必有我师焉〔〕③读书之法〔________〕.............④日知所亡〔________〕.〔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共三处。看书那么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那么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3〕翻译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非高声朗诵那么不能得其雄伟之概。〔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不断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根据〔甲〕文内容写出两个这样的成语。〔5〕〔乙〕文中提到的“四书〞是指哪四书?请写出具体的书名。〔6〕〔乙〕文中作者用两个比喻将“看书〞和“读书〞作比拟,请指出这两个比喻分别是用什么来作比的。〔7〕〔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读书学习的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简要分析其好处。

  论语十二章阅读一【答案】〔1〕自我检查;传授,这里指老师的传授的知识;使……充足;食物〔2〕①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②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3〕共同强调的是诚信。例如: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对比阅读二【答案】〔1〕泛指屡次。;老师传授的知识。;吃〔饭〕。;明确,坚决。;意志,志向。〔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②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靠学习获得,不学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4〕排比〔或比喻〕;比照。对比阅读三【答案】〔1〕A〔2〕替人谋划事情时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时做到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温习了吗?〔3〕都重视品德的修养,都重视学习〔精神的追求、俭朴的生活也可〕。对比阅读四【答案】〔1〕坚决;疾行,指迅速逝去;放纵懈怠;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①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②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3〕静;躁〔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对比阅读五【答案】〔1〕①疑惑;②于此,在其中;③助词,相当于“的〞;④每天〔2〕看书那么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那么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3〕①知道它〔学问或事业〕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比不上以它

  为快乐的人。②如果不是高声朗诵,就很难领略其中雄伟的气概。〔4〕三省吾身;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任写出两个即可〕〔5〕《大学》《中庸》《论语》《孟子》〔6〕①用有钱人家积累财物来比喻〔或:富家居积〕。②用战争来比喻〔或:兵家战争〕〔7〕例如:“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强调要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不能死读书,这样理解才深刻,收获才大。选择以下方法来分析也可,如:“温故而知新〞;“非高声朗诵那么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那么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推荐访问: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中考题 论语 十二章 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