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7篇(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7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7篇(范文推荐)

自从“双减”落地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双减政策之下,父母和孩子是不是可以实现“躺平”,高枕无忧了呢?很明显,不是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作为学生家长,我们如何深入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如何在新的政策背景下配合学校实现真正的减负?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共建,为国家培养更多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下一代?我认为,“双减政策”就是一份爱的粘合剂,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

下面我想通过一名家长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双减政策”下教育理念和措施的认识,同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一、坚持陪伴,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陪伴是既要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要陪伴孩子面对失败。“双减”政策之后,孩子的作业在学校课外延时服务时间基本都可以完成,所以回家后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明显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可以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也有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和意愿,滔滔不绝地讲起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不开心的遭遇。有效的沟通充分搭建起了学校与家庭共建的桥梁。

二、坚持亲子阅读,引导孩子思考并探索世界。阅读对孩子的益处不言而喻,短期来看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语文的应试能力,长期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塑造气质,增长见识,带孩子发现更广阔的人生。“双减政策”实施后,通过亲子阅读我感受到了绘本里的人物带给孩子的乐观积极态度,带给孩子对日常事物和内心想法流利的表达和敏锐的感知。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沃土,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学校、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家校携手,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历练,而体育能给予孩子的是意志的磨练、是精神品质的提升、是气质的养成。体育终将是孩子成长路上一笔宝贵财富!“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家长角色回归,坚持每天带着孩子进行半小时运动,跑步、跳绳、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孩子可以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锻炼。通过体育运动,孩子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在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的过程中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四、坚持积极参加劳动,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响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号召,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把加强劳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养孩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大扫除、布置美丽教室等等,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孩子提升劳动技能,为孩子全面发展助力。在家庭教育环节中,由于减负政策的实施,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使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摆放物品、打扫卫生等等,使孩子熟练掌握这些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有时间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养小动物,种一些绿植美化家庭环境;
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几样家常菜的做法,学会使用厨房电器,增强家庭责任感,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总之,“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充分为劳动教育做“加法”。

五、坚持兴趣培养,将爱好转化成个人特长。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严格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学校在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的同时,优化课程资源,开展了以兴趣为主导的特色社团活动,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挖掘了更多潜能,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环节中,家长得以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认识才艺兴趣的重要意义,给孩子创设更为安全、更为个性化的探索空间,使兴趣与艺术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朋友,为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感受生活之美、创建生命意义培育丰厚的土壤。

“双减政策”,家校共赢!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同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宽广而湛蓝的天空!

篇二: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01双减的背后是加法

今年9月份,国家开始着手把双减政策进行落地,开始真正的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落实“双减”工作中,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能看到潞河中学附属学校真正的通过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开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通过具体有效的行动落地,减少了孩子的课后作业,课外负担小了,自主时间就多了。同时孩子们也可以在学校每周二、周四开展的课后服务当中,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更多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项目:数学思维、泥彩、手工、绘画……

透过学校的调整,看到孩子的变化,我切身的感受是:其实双减的背后是在做加法。

·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加的是老师的教学质量

·减的是学生的压力,加的是家长的自我学习与成长改变

·减的是学生被应试教育所束缚的思维局限,加的是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开心快乐的学习进步!

02双减带给家长的挑战

双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孩子们不再从早上7点睁开眼睛,一直到晚上9点还在应付学校的各种作业,孩子们也开始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确保了他们能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段,去健康的发育成长。放学后以及周六日的时间,孩子们也可以轻松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在父母的安排下,风风火火的去赶各种补习班的场子。

在如何育人,育好人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做出了教育政策的调整,重塑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培市场环境,学校也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做出了有效调整,保证教学水平的前提下解放了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外部教育环境和老师们高质量、科学有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家长的我们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教育相关部门一直强调家校共育。

因此这些调整改变,给作为家长的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去做些什么,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长、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面对这个问题,估计能深入去思考的家长不是很多,有时候想想真的挺可怕的。教师的职业需要持证上岗、会计的职业需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班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经验才会被录取,创业需要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规律,懂得如何经营,如何管理才能很好的创造价值并盈利。

而父母这个职业,也从来没有去考过什么证书,就直接上岗,我们也很少认真的去学习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甚至很多家长总是把手指向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更多的是操控,打着我是你爸妈,我为你好的旗号,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来。

我们用这种操控的文化去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他们能好到哪儿去呢?顶多是另一个自己!

所以双减的背后带来的不仅是对学校的调整改善,更多的是对家长的挑战!

03手指向内,从我做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双减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满分作文网https://Www.zUowEnWang.net/把指向孩子的无形的手伸回来,然后指向自己,开始从“我”做起,自己做些正确的事情,做出有效改变和调整,来去有效的陪伴、管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下面就分享几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日常做的一些事情:

①经营好家庭,营造安全信任、幸福、责任、担当的家庭环境。

在家里做好老公和父亲的身份角色,老公的身份角色对应的目标和行为边界是经营好家庭,让家人幸福快乐,自己也享受其中;
父亲的身份角色对应的目标和行为边界是陪伴鼓励孩子,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底线原则。

家庭开心幸福,关系和睦,孩子自然也会开心幸福,最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一个安全的,值得信任的环境,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也会看到父母经营家庭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②相处过程中的平等、尊重与理解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蹲下来或者坐下来和孩子耐心的聊天,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所有事情当中最优先重要的事。

如果手头有特别重要紧急的事,可以和孩子商量:“爸爸现在有特别着急的事要处理,忙完了一定找你。”等自己忙完了,一定要去找孩子兑现自己刚才的承诺。

如果自己手头没有特别重要紧急的事情,就停下来,耐心听孩子说他的事,在听的过程中多一份觉察,觉察他说的内容背后的诉求和期望。很多时候孩子跟我们说:学校的随堂测验自己都做对了。这个背后的诉求是希望得到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当给到他肯定和鼓励时,能感受到他的开心和满足,让他得到了平等对待,被尊重与被理解,自信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总是咆哮指责、批评孩子,但又没办法脱离对我们的依赖,就会感到不被平等对待,不被理解与尊重,长此以往,慢慢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会越来越叛逆,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和对待他人!

③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

经常看到好多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就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只会培养出来一个妈宝,很多时候孩子是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人都是要通过做成事情获得价值成就感,因此在家里,孩子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倾向于让他自己做选择:

比如:

孩子每天读英语小ai,他自己选择安排;

给他设立挣零花钱的公共家务劳动,在培养正确金钱观意识的情况下,让他自己选择做哪些事情挣得零花钱,零花钱用在哪,让他自主选择。

周一到周五按学校课程表计划来,周六日的时间让他自主选择安排;

有时候孩子的自律能力还达不到成人的标准,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的鼓励和辅助提醒,以及适度的唠叨!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要培养孩子哪些习惯和原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适度的唠叨可以让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这个意识,以身作则,才能让他信服,并且在无形中模仿,逐渐把这些变成为自己的日常习惯和标准!

篇三: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三年级暑假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八零后家长来说,有些羡慕,有些困惑,也有些不知所措。羡慕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祖国妈妈”站出来为孩子撑腰、呐喊“减压”,比起我们小时候,真的更像祖国的花朵。困惑的是,上有政策,下面的对策到底是什么,学校怎么变,辅导班怎么变,孩子的学习生活到底会有什么改变。与此同时,最大的感受还是不知所措,作为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解读政策,从文字层面到内涵外延,领会国家从长远发展考虑,转变人才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战略意义,作为小家庭,如何正确认知大基调,并配合学校、社会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祖国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修正,几个月的时间,作为家长的我有了一些收获,下面浅谈几点感受。

一、双减:减出松弛快乐的童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快速做出了反应,上学时间错后了,孩子每天都可以“睡饱了”;
放学时间弹性了,解决了很多家长的后顾之忧;
孩子回家没有作业了,剑拔弩张的辅导学习环节减少了,感觉家长和孩子都进入了比较松弛的状态。

说心里话,我的孩子属于比较贪玩的小朋友,他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我对于他的教育一度比较纠结,既希望他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又希望他在学习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纠结让我的心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失衡,时而警醒自己不要成为鸡娃的家长,时而又忍不住向大众靠拢报各种辅导班,偶尔孩子会跟我说“妈妈,你看我多忙啊”,我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我们见过太多中规中矩的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乖宝宝、朋友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成绩真让人羡慕。毫不自谦的说,我曾经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保送重点中学、考211大学、读专业领域数一数二的研究生……但现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发自内心的不愿意让我的孩子重蹈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想让他像我一样长大。我的小学从一二年级开始,作业写到九十点钟,早早的就在中指磨出了茧子,没有时间上唱歌跳舞画画这些兴趣班,虽然我非常喜欢并且擅长。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在妈妈严厉的管教下,“刻板”的化茧成蝶,虽然结果很好,但过程真的很乏味、很痛苦。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我希望独生子女的我和独生子女的他成为最好的、无话不谈、最交心的朋友,我希望和他一起走名山大川、看海阔天空,猎宇宙之奇妙,品舌尖之美味。

双减政策的出台终于给了我不再纠结的信心,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必要的学科学习的同时,让孩子增加“长见识”的机会,无论通过读万卷书,还是走万里路,我们的孩子太需要一个充满想象、可以发散思维的大脑,甚至可以无厘头,可以天马行空,毕竟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对于未来的人生都是最大的财富。

二、双减:需要配套的评价体系确保“减出实效”

落实双减政策不是一刀切的减少孩子学习时间,减少课外班数量,减少家长课业辅导负担这几个表象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是重塑育人理念的一个绝佳机会。所以,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双减政策减出实效的根本保障。

孩子的教育长远来看是掌握安身立命之本领,智商、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越全面,生命大概率会越精彩。所以该让孩子学些什么,在哪个阶段来学,其实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但有时恰恰是带有垄断性质的评价体系扭曲了教育初衷,限制了孩子们多学科学习、多学科探索的机会。譬如我家小朋友对计算机编程、机器人这些脑洞大开的学科很有兴趣,我们也在校外报了辅导班,但一度我会因为他语数外这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质疑课外课学习的必要性,曾经犹豫要不要停了这些兴趣班,让孩子专注学习校内学科。双减政策再度给了我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引导教育回归本源,弱化考试成绩、弱化排名、弱化贴标签,鼓励孩子们更多元化的学习,学校多种兴趣班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课余时间孩子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学有所长。

曾经的考试、排名、升学让家长无比焦虑,恨不得自己上辅导班、自己刷题,替孩子考试,去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作为家长,我特别希望真正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应用尽快出台,敦促我们的家、校共同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懂得感恩、真爱生命、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的国之栋梁。

三、双减:不减学的“本能”,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双减政策出台,很多家长和小朋友都欢天喜地,学习时间少了,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学习显得“不应该”那么重要了。我家小朋友就是这欢天喜地的一员,他平时自律性比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双减”之后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觉得没有作业就可以肆意而为。他非常喜欢电子游戏,或者在网上刷一些感兴趣的小视频,我知道在当今这个娱乐快消、信息快消的年代,电子游戏、热搜新闻都会成为同学圈子的谈资,也是他们获得知识不可或缺的渠道,小朋友们聚在一起也会聊到这些。但我对孩子这方面的要求还是很有底线的,从保护视力、精神鸦片等多个维度教育孩子,要求他最小限度的通过这些电子产品达到娱乐效果。

“双减”减出来的时间,我希望孩子能更多的用来运动、阅读、走出去增长阅历。我们定了家庭日,户外采风,孩子学习摄影,留下童年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我们定了体能提升计划,跑步、游泳、跳绳、打球,希望孩子能有个健康的体魄;
我们定了亲子阅读时间,每天睡前、每个周末,我都会陪着孩子沉醉在我们各自喜欢的书籍里,孩子学的“本能”不该削弱,而是要延展外延、纵深内涵。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且能量总量保持不变。在我看来,双减政策前后对于孩子“学本领”也应该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不学了,也不是少学了,而是要更全面的学,更多元化的学,让每个小朋友都顺应自己的花期,绽放出最娇艳的自己。

以上是我对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几点感受,不到之处还请斧正。

篇四: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妈妈,我特别喜欢上学,学校有好多好朋友,在学校特别开心……”,“妈妈,今天课上写字我写的不对,我要多练习一下……”,“妈妈,我的同学认识好多字,看过好多书,我也要多认字,我已经背下来很多诗了……”2021年9月1日,我的女儿正式成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样的话,她每天都会说很多很多,我很欣慰她顺利地完成了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默默付出和精心教导,老师们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通过润物无声的“减和增”,让我们收获了一枚“快乐、进取”的“小豆包”。

一、“双减”,减的是课业负担,增的是责任担当

身边的同事都很羡慕我,没有经历过孩子刚进入小学时鸡飞狗跳写作业的可怕场景,相较以往,“换一种学习方式”,是我最大的感触。没有了机械重复作业,如何让孩子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呢?我想,这不光光是每个家长担心的问题,也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像孙校长之前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学校通过“高站位”、“提质量”、“减负担”、“保服务”等一系列统筹规划和具体措施,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观察,我感觉到,老师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将学习、练习、复习融汇到课堂中,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牢固掌握知识;
课后,更多的是一些类似“成果展示”的视频录制,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班主任王蕾老师,还特别关注到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的困惑,利用休息时间召开“即时家长会”,及时解答家长们的关切问题,注重构建家校合作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双减”政策以来学校推出的早晚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现实困难,但老师们却在课内课外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老师们这份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让每一位家长深深感动。

二、“双减”,减的是应试枷锁,增的是素质摇篮

虽然按照“双减”政策,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没有卷面考试。但是,孩子所在班级的各科老师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充分运用儿童心理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深刻的体会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渐入佳境。课堂上通过课外书分享,孩子发现和别的同学的阅读差距,从而孩子从内心希望自己多读书;
通过当小老师,训练孩子的答题逻辑和表达,巩固孩子们掌握的一个个知识点;
通过小礼物奖励,激发孩子们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孩子们何其幸运,在初入学海时,遇到好的老师和积极向上的集体,埋下一颗热爱学习的种子,养成一个有利学习的习惯。同时,一年级2班还开展了班级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勤奋学习我能行”、“安全环保小达人”等活动,让孩子们养成勤奋学习,热爱公益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中弘扬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双减”,减的是焦虑内卷,增的是快乐梦想

“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必须真正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培养孩子,绝不仅仅是报几个补习班,把孩子扔给学校和培训机构那么简单。“双减”大背景下,该如何成为一名负责任家长,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学校的“家校共育未来线上主题沟通会”为学校和家长架起了沟通、学习的桥梁,专家老师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分析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向家长讲授实用的指导方法和技巧,让我很受感触、很有收获。通过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有新的思考。没有了参加各类辅导班的“盲目抢跑”,我们应该更加侧重孩子“心智”的培养,搞清楚孩子的“成长法则”,让孩子发现独特的自我,并且鼓励、培养他们的特长、兴趣,让他们走上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对于充裕的课后时间,我的孩子非常高兴,因为她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参加弹琴、唱歌、跑步等文体活动,或是帮妈妈干一些洗碗、擦地等家务劳动,亦或是与兄弟姐妹、朋友邻居追逐嬉戏进行一些社交往来……总之,她的童年注定是五彩斑斓,她的梦想也注定是多彩多姿!

轻装上阵学本领,天高海阔任翱翔。让我们在“双减”政策的东风下,架起“家校共育”的船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篇五: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双减”是今年的十大网络热词,相信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关注着教育的变革,家长们更是随时关注着各类的新闻和改革的措施,经历了一个学期的适应和体会,我也和其他家长一样,逐渐从焦虑不安中走出,切实的体会到了“双减”的益处。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双减之前的生动写照。面对着众多的社会辅导机构,听着“高、大、尚”招生宣传,以及这些机构引以为傲的提分方法,家长们毫无抵抗力,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大多数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奔波在各大培训机构的路上,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培训班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必需品。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录取分数线,看着周围的孩子都在努力的学习,家长们也不得不跟上大部队,让自己的孩子也参加各种辅导机构,以达到平衡,但是这样真的对孩子好么?

当下的教育提倡核心素养的教育,什么是核心素养?我认为是抛开知识层面的内容,最后给学生留下了些什么。做为毕业多年的“老学生”,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的知识还能记得多少?大学的回忆里又有多少知识层面的内容?但是真正让我们受益匪浅的其实是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个学科影响我们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累积和提升的能力,是我们成长中建立的正确是非观念和对事物的真知灼见。而盲目的内卷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一年级读了三年级的课,六年级初中课都上完了,家长通过让孩子提前学习从而提高竞争力,还有一些机构直接教给孩子们答题的技巧,传授得分的方法,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教育么?繁重的补习负担,让孩子们没有了娱乐的时间,没有了锻炼身体的时间,没有提升生活能力的锻炼机会,也没有了跟家长沟通的空闲,只有会得分的“机器”。

“双减”政策是通过优化作业的布置,减轻孩子们的课余负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及时的缓解学习压力,让孩子们真正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教育,优秀的父母,不在于给孩子报了多少补习班,而在于是否真正的参与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在这半年中,没有了补习班的打扰,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看似孩子学习的时间少了,可是站在家长的视角,却发现孩子的成长带给我了惊喜,这些成长是补习班培养不了的,是作业解决不了的成长。

在众多“鸡娃”家长的推动下,我曾经盲目的跟从,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也没有仔细想过每个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意愿,只是家长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些知识,就盲目的逼着自己的孩子接受。但是我忽略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的宝贝,都存在着他们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略显弱势的不足之处,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灌输式的教育或者是要求过高,不是每一名孩子都能接受,这样就让本来对世界有很强探索欲望的孩子们觉得学习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扼杀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本应该是积累认知的阶段,却被无情的繁重学习打乱。现在的我,及时的调整了心态,适当的放慢脚步,带领孩子欣赏学习路上的风景,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每一名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需要给这粒小种子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肥沃的土壤,只有这样,小种子才会慢慢生长,绽放出美好的未来!

“双减”下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靠孩子的自驱力,但是培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首先得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学会亲子教育,给孩子一种良性教育,在生活中应该是付出时间和爱心的教育。孩子的学科学习的事情,我放心的交给了学校,现在我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身体素质,以及辨别是非等方面。

在学习习惯方面,现在已经过了单纯的用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孩子的时代,作为家长我更加关注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让孩子真正成长、真正的优秀,真正的实现减负,就需要让孩子自发学习,而不是一直被赶着学习。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张每周的时间表,因为孩子还小,对时间没有什么观念,而时间又是做事情的基础保障,所以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时间都合理安排好,能够规划和统筹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又能够克制自由散漫,帮助她形成习惯。其次作为家长我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和现象,引导孩子在头脑中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在疑惑中去发现问题,去学习,去解决问题,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家长强迫孩子学习变成孩子自觉地学习,可能这个过程的效率不会很高,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走弯路,但是这种过程中的收获,是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我在此过程中扮演引路人、倾听者和加油打气的朋友,学习的路上适当放慢脚步,会发现在过程中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最后,为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她认知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思考,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给孩子准备了很多不同类型、不同方面的书籍,虽然现阶段没有很高深的理论,但是也能引发孩子的思考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每天我的孩子会有40分钟的阅读时间,之后利用碎片时间我会和她沟通书中的一些内容,会跟她讨论我的一些观点,积少成多,时间长了孩子会自己形成阅读的习惯。

在品行方面,我比较用心。在学习知识之前,必须让孩子学会做人。“双减”下,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家庭的劳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与小朋友共同玩耍,在过程中体会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增长生活的能力,不做只会学习的机器。

孩子的空闲时间多了,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各种场馆、展览、观看演出,亲近自然等,参观游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是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的素质,做到身心健康。这都是以前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了,也对民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主动提出去学习古筝,没有家长的逼迫,没有鸡飞狗跳的战场,有的是孩子的主动和兴趣。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忙碌,习惯了做事情的目标性,可是在忙碌的同时,我们也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淡化了生命的意义。但是孩子们不应该重蹈覆辙,应该提升自己的内驱力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适当的放慢自己脚步,感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体会学习的真正含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六: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2021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做到真正保证学习效率,为学生减负。“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提升校内教学教育质量。

我是一名八零后家长,在我的童年时代,校外培训机构还未完全兴起。我家是平房大院子,放学回到家,看书写作业,有时会听到大门口邻居家的小伙伴叫喊着一起出去玩,父母也不会管着几点回来,等到天黑了,各回各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听家长的闲聊,吃完饭帮父母收拾饭桌,扫扫地。暑假的夜晚坐在院子里,抬头还能看见星星,拿着蒲扇挥打着蚊子,没有手机,没有iPad,没有这么发达的互联网,没有每天父母耳提面命的督促学习,父母不会问今天留了什么作业,更没有各种各样跑不完的培训班。

时代在变化和进步,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已经为人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加入到了对孩子的提前教育大军队伍中,学前教育低龄化这阵风越刮越大,许多幼儿都在为“赢在起跑线”而努力。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起跑线在哪,尽管很少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可是在现实压力及口号的鼓舞下,也为了能让孩子在才艺、学习上更具有竞争力,父母还是狠下心,让年幼的孩子放弃了本该拥有的玩乐,提前开启了学习生涯。我们逐渐寄希望于我们的下一代,永远上不完的培训班和写不完的作业是孩子周末和寒暑假生活的全部。渐渐的,一类称为“鸡娃”的孩子,存在于我们身边,每天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把“赢在起跑线”体现的淋漓尽致。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家长依旧焦虑,双双疲惫不堪,晴朗的天空下无人为美丽的风景驻足,只有匆匆的脚步划过。

近几年,一直听到关于国家对于减负工作大力推进的相关新闻,但是由于社会现象和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教育焦虑让家长内心焦虑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我认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多方面获取的,既是来源于学校,也是来源于家庭,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家校共育,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虽然新冠疫情依旧严峻,但是学校积极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从开学伊始,不仅有丰富的课后社团活动,也加强了课后辅导服务。除此之外,为实现家校共育的力量,学校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主题沟通会活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双减以后,随着校内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逐步减少至退出,家庭教育更加凸显了重要性。而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首先,父母要承担并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经济投入,有些家长给孩子报很多培训班、补习班就不管了,然后等着孩子成绩提高,而往往得到的结果不是美好的。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多一些支持和鼓励,也给孩子多一些理解,让孩子更自信的向前走,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在学校举办的线上主题活动中,关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受到启发,深有感受。双减之后,孩子增多了自主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培养孩子好习惯,孩子也能不断进步。学习上,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生活上,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吃饭、不挑食、爱惜粮食,每天自己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自己穿衣、洗漱。还有关于劳动,行为,健康等多方面的习惯。总之,养成好的习惯,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迟早会成功。

最后,我想说,教育孩子,老师离不开家长,家长也离不来老师。“双减”之下,家长要尽力配合好老师的工作,主动和老师沟通,支持学校的工作。所谓“严师出高徒”,一个严格的老师,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的工作,管教学生,每天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是难以估量的,值得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双减”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家校共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我们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学生营造一个身心和谐的成长空间,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篇七: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民的统一行动。具体来讲主要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减轻考试压力,减轻作业压力,增加课后服务,教学进度不超标,取消重点班,减轻课外培训压力。由此可见,“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是针对学科教育,要把学科教育的主阵地回归学校教育,减轻家庭负担,不仅从经济上减轻家庭的负担,更要从精神上减轻家长的压力。从而达到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的重要目标。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双减政策,减轻学业负担,但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是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也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双减”后,家长要及时调整自我定位,不当“保姆”,学当“成长伙伴”,不当“法官”,学当“律师”,不当“裁判”,学当“拉拉队员”,不当“驯兽员”,学做“镜子“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全面发展,国家实行了双减政策,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怎么保证教育质量不下滑,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这也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回家后剩余时间怎么过。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监督管理。

1、电子设备管理

与孩子一起制定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严控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并对内容进行监督,预防孩子沉迷于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要科学合理的使用电子设备,辅助学习,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睡眠管理

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孩子身心放松,提高睡眠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可以以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新一天的校园生活。

3、阅读管理

给孩子选择具有正确政治观和价值观的书籍,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勤读书的习惯。在家里,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亲密相处的方式。在亲子共读中,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在亲子共读中,让同一个家长与孩子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灵密码;
在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体验“岁月静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亲子共读中,让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学习,互为促进,共同成长。

4、作业管理

了解孩子的心里特征,引导孩子合理高效的安排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提升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不盲目的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保障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

5、健康管理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家督促,保障孩子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养成勤于锻炼,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多参加一些体育类的社团活动,例如跆拳道,球类,跳绳等。生命在于运动,同时有助于身体健康。孩子的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
孩子的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
孩子的健康永远比分数和排名重要。

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紧密的与学校进行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身心情况,制定有效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家长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的素质和能力,理性的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盲目的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细心关注孩子的思乡情绪变化。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助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外力的推动,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于此同时,还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孩子才能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努力。即使没有作业,没有补习班,孩子自己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作为家长,对孩子要少批评,多鼓励,多赞扬,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满足感。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伴”出来的。父母的爱心、耐心、理智、宽容的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慰籍。我们可以陪孩子逛书店、参观博物馆、走进大自然。陪孩子欣赏自然之趣,感悟生活之美。

家校共育是一门学问,需要在教育的进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尽量读懂学校老师的不容易,理解老师的艰辛,对老师的工作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与善待,既反映出自身的素质修养,又体现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更是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家校双方坦诚以待,劲往一处使,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孩子。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于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持续关注我们。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感悟 家长 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7篇 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7篇 关于双减政策家长的心得体会